028 8653 2796
158 8100 9938
面对要素单向流动、城乡产业分割、空间割裂等架起城乡桥梁的难题,近些年来,福建屏南县按照“地缘相近、业缘相亲”原则,联合邻近的行政村组建片区党委,通过跨村配置资源要素、搭建三级物流体系、采取异地共建项目等举措,探索出符合实际、因地制宜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。今天,国洲文化成都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就为大家推荐该地的一些成功举措。
一、跨村配置资源要素
以建强基层组织为抓手,探索推行片区党委工作机制,依托片区中心村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,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,实行谈项目必谈群众增收、必谈村财增收的“两必谈”议事机制,谋划实施一批带动性强、综合效益高、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。通过整体谋划区域发展布局、跨村配置资源要素,把村党支部、合作社、企业、农户连接起来,以合作社为项目运作主体,提升生产要素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,推动片区产业连片打造、各村协同发展。
二、快递服务走进偏远山区
曾经消费品进村“最后一公里”和农产品出村“最初一公里”是农村物流最大的阻碍。为此,屏南县积极发挥片区党委牵头抓总作用,投身城乡融合发展,精心布局,搭建覆盖县、乡、村三级的高效物流体系,让快递服务真正走进偏远山区,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打开新通道。物流通到村头,快递送到门头。片区党委通过主动对接第三方物流企业,巧借“订单农业”东风,降低进村快件派送费,削减物流成本,助力完善交通运输、供销、邮政等部门信息协同的“客货邮”新模式。如今,乡级综合运输服务站拔地而起,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毅然矗立。这一体系不仅大幅缩短了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距离,也让村民轻松享受到电商带来的便利。
三、联村互促拓宽发展空间
通过组建片区党委,以立体条件差、资源禀赋不足、产业发展难突破的村为重点,采取异地共建项目、飞地发展产业等方式,推动各村取长补短、共建互促,破解“单村发展空间窄、产业提升难”瓶颈。联合合作社全面开展集体“三资”清产核资,通盘考虑区域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需要,采取整合各村闲散资金、盘活闲置资产、集中流转土地等方式对“三资”进行“打包利用”、优化重组,促进生产要素流动。
同时,将重点工作任务化、任务清单化、清单具体化,调动“一书记三大员”、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等队伍力量,让“千斤担子人人挑”,成功打造多个带动性强、示范效果好的产业片区,有力破解城乡二元割裂难题,推动融合发展。(责编: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中心)
培训中心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
联系人:四川国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手机:15881009938
办公电话:028-86532796
QQ:3028683260
四川国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服务热线:028-86532796 15881009938 通讯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
Copyright 2014-2015 www.hswhjy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0977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