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成都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官网! 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 打印此页

028 8653 2796

158 8100 9938

咨询热线:
当前位置:首页>成都基层社区治理:以改革思维打造基层治理新路径

成都基层社区治理:以改革思维打造基层治理新路径

来源:成都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国洲文化发表时间:2025-02-14 09:37:09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“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”。近年来,云南大理永平县探索“打造4支队伍、创新2项载体、抓牢3个关键、健全3套体系”的“4233”基层治理新路径,以改革创新精神全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档升级,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“永平路径”。此前,国洲文化成都党员教育培训活动走进云南,对永平县的基础治理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。

一、协同联动打造“四支队伍”

1、建强“头雁队伍”。在村组层面,实施村(社区)“领头雁”培养和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储备工程,通过集中换届、常态研判、跟进考察等方式,做好党组织后备人才甄选储备、培养使用工作;在县乡层面,整合行业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力量,发挥“关键少数”的作用,以“头雁”带强“群雁”。

2、育优“骨干队伍”。组建以网格员、基层治理专干、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骨干队伍,设岗定责、布网明责、亮岗履责,选配网格员、基层治理专干、社会工作者,分别承担信息宣传、巡防管控、排查调解、管理服务等职能职责,以有岗有责疏通基层治理“毛细血管”。

3、用好“能人队伍”。将创业能人,知名乡贤,新就业群体中有威望、善服务、熟悉群众工作的治理能手纳入队伍,在矛盾纠纷多、环境脏乱差、民风民俗陈旧等问题突出的村组建强用好能人队伍,以“能人效应”靶向破解基层治理难题。

4、整合“志愿队伍”。聚焦治理难点和服务短板,组建由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和N支理论宣讲、心理咨询、养老托育等专业化特色化志愿服务队构成的“1+N”志愿服务队伍,重点聚焦“一老一小”赋能基层治理,探索打造具有永平特色、契合群众需求的“老年幸福食堂”“暑期托管班”等暖心驿站,兜牢兜实“一老一小”民生底线。

二、纾困解难创新“两项载体”

1、探索实践“书记院坝(楼宇)协商会”为民办事解难题服务模式。善用“一线工作法”,将重心下沉、服务前移,县乡村组四级党组织书记深入院坝(楼宇),以“现场点问题、院坝共商议、干群定思路”的形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。在为民办事解难题的具体实践中,永平县突出抓实“会前调研、会中协商、会后反馈”3个环节,着力摸民情、汇民智、解民困、聚民心,将“问题清单”变为“成效清单”,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。

2、探索建立“党群相约7点半”说事议事服务机制。紧扣“民事民提、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决”,探索实践“党群相约7点半”议事形式,每周一、周五傍晚7点半常态化组织议事活动,聚焦增产增收、村庄变化、民生就业、纠纷化解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“关键小事”,着力打造“乡村夜话”议事阵地,实现“矛盾纠纷大家调、产业发展大家提、村庄治理大家议、工作效果大家评”的工作模式,打通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。

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

三、赋能发展抓牢“三个关键”

1、抓民生实事稳就业。采取“建设一个零工市场平台、组建一个零工服务团队、开发一个零工市场小程序”的“三个一”举措打造全民就业服务体系,统筹推进就业促进、创业引领、基层成长、见习培训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。

2、抓富民产业助增收。坚持以产业兴促农村强农民富,抓好产业发展平台载体建设和全产业链布局,统筹各类资源,打造特色产业。在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,探索构建一产建链、二产延链、三产补链、金融活链的“四链协同”全产业链机制,联农带农推动产业增效、群众增收;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践中,探索“县级统筹、带镇联村、共同受益”模式,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,各村抱团发展。

2、抓绿美建设促和谐。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引领,按照“县域统筹、以城带乡、城乡融合、一体推进”思路,做好除脏治乱、减量增效、造绿添彩等重点工作;打造和美村庄示范点。

四、提质增效健全“三套体系”

1、健全“治”的责任体系。以“治前压责任”为前提,健全干部包联、民主协商、分析研判、问题响应处置、矛盾纠纷多元调处、诉讼服务、村规民约、法制宣传教育等制度机制,着力构建覆盖全面、权责清晰、功能集成、高效便捷的责任体系。

2、健全“专”的服务体系。以“治中强服务”为核心,把数字赋能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,注重减负赋能,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化治理新模式,充分发挥县乡村网格化综合服务中心指挥调度作用,有效整合公检法司、群团组织等部门力量,打造“指尖对话部门、掌上问计民生”的数据化平台,以流程数字化倒逼工作流程优化,推动县域基层治理精细化、智能化、专业化。

3、健全“评”的考核体系。以“治后重考核”为保障,针对考核单一、考用脱节等难题,将日常督导与多维考评、奖惩激励统筹融合,采取打擂比武、积分制管理、差异化考评、红黑榜公示、星级评比等举措,构建“比”综合能力、工作实绩、责任担当、创新精神和“评”工作进度、特色亮点、经验成果的“四比三评”考核评价体系,以考核激励倒逼工作落实,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。(责编: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中心)


培训热线

培训中心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

联系人:四川国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
手机:15881009938

办公电话:028-86532796

QQ:3028683260

四川国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服务热线:028-86532796 15881009938 通讯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

Copyright 2014-2015 www.hswhjy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09779号

TOP

在线QQ

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中心

15881009938

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