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成都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官网! 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 打印此页

028 8653 2796

158 8100 9938

咨询热线:
当前位置:首页>四川乡村振兴考察:文旅对城乡关系的修复作用

四川乡村振兴考察:文旅对城乡关系的修复作用

来源:成都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国洲文化发表时间:2024-07-05 09:56:40

城乡关系历来是涉及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核心问题,城乡发展失衡引发诸多社会问题: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不足,导致发展规模与质量失衡的一系列社会、经济、环境后果;乡村社会人口外流导致乡村空心化、文化边缘化、产业发展滞后、社会治理失效等问题,制约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。

随着城乡消费模式转变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,大量城市居民走向乡村,首次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城乡之间大规模的人口逆向流动,旅游也因此被视为促进乡村振兴、缩小城乡差距、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,有助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。2018年,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7部委制定了《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了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。同年,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超过8000亿元,30亿人次前往乡村休闲度假。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提出,要充分发挥乡村的资源、生态和文化优势,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求的休闲旅游、餐饮民宿、文化体验、康养服务等产业。

国洲文化在长期的“美丽乡村”主题成都党员教育中注意到,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,城乡关系开始从传统的“客源地—目的地”二元关系走向“互为客源地、互为目的地”模式和以开放、外溢、融合、共生为特征的新体系。“旅游中国”视域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建构得益于以下重要支撑:

一是,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得到释放。据统计,2023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次,农民旅游成长为潜力巨大的细分市场。

二是,旅游推动城乡互动并有效破解了城与乡各自面临的发展困境。如在云南大理双廊,旅游移民的介入使得乡村空间多功能化发展,也引导外出务工的年轻村民从城市返乡发展。乡村旅游引发的劳动力迁移与回流,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城市由于人口过度密集而带来的治理负担,缓解了城市压力。在成都周边的明月村、三圣乡等地,旅游发展既推动了乡村的社会重构与经济振兴,也满足了城市人群回归乡野的精神需求和多元文化体验需求。2023年春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,肯定了这个灾后重建民族村落以旅游振兴乡村的探索路径。

旅游发展有效整合了乡村内生动力和城市外部驱动力,引导资金、土地、技术、人才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循环流动,在优化景观空间、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、促进城乡精神文化共同繁荣、促进乡村与城市功能的多元互补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。在旅游的作用下,城乡间借助主体和要素的循环流动,实现城市与乡村问题在双向互动中的持续性修复,进而构建均衡合理的城乡关系。再者,旅游生产与消费的“同时性”与“同在性”推动乡村基于“乡村性”实现在地化和自主性发展,既引发了生产要素的逆城市化流动,也将乡村与城市嵌入到新型城乡关系网络结构之中。

国洲文化四川成都红色教育培训
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“坚持城乡融合发展,畅通城乡要素流动”,旅游为城乡要素流动提供了通道和动力,为城乡之间的互补与修复提供了空间和场域。迅猛发展的旅游无疑构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城乡互动发展路径。旅游主导下“城乡循环修复”的意义逐渐凸显,为解决城乡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。 (摘自《“旅游中国”:四十年旅游发展与当代社会变迁》 责编:四川红色文化培训中心)

培训热线

培训中心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

联系人:四川国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
手机:15881009938

办公电话:028-86532796

QQ:3028683260

四川国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服务热线:028-86532796 15881009938 通讯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

Copyright 2014-2015 www.hswhjy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09779号

TOP

在线QQ

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中心

15881009938

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