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8 8653 2796
158 8100 9938
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可以说,一座博物馆,就是一粒文化的种子。每年的5月18日是联合国规定的国际博物馆日。
想要了解一城、一地、一国,参观博物馆是最佳方式。透过馆藏文物,可以望见璀璨的历史文明。这里,是连接历史与公众的桥梁,是学习知识、体验文化、启迪未来的重要场所。今天,国洲文化成都红色培训基地要带大家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,切入点是“一张画报”。
谈到民国,人民能想到的就是军阀混战、民不聊生、内战频繁、风雨飘摇,但不可否认的是,乱世出英雄。风雨飘摇的年代,无数爱国人士救国图存,实业、教育、革命、立宪、共和等救国思想百花齐放。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个个小细节、众多历史风云人物大命运中的生活小片断,通过画报得以鲜活地留存下来。
研究者一致公认,中国的画报诞生于19世纪后期。至于画报产生的原因,著名报人萨空了在1931年的《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》一文中已有明确的阐述:“中国之有画报,半系受外国画报之影响,半系受传奇小说前插图之影响,此应为一般人之所公认。”旧中国的画报的时间分类,大致为五个。
第一个时期是1875年至1880年的西人创办画报时期。这一时期有《小孩月报》、《寰瀛画报》和《图画新报》等。
这些画报的共同点是多用雕刻铜版印制,创办人、绘画者都是西方人。其中,《小孩月报》1875年 5月创刊,创办人兼首任主编是美国传教士范约翰。初期由美华书馆印刷,清心书院发行。1881年5月改名《月报》,1914年1月又改名《开风报》,1915年12月停刊,历时40余年,是近代中国画报中历史较长的一家。
风格上,《小孩月报》以儿童为对象,以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,图文并茂,符合阅读者的身份。
1877年6月6日创刊的《寰瀛画报》,由英国人作画,在英国印刷,蔡尔康编译,由上海《申报》馆印刷、装订、代售,风格上以图画为主,主要介绍世界各国风情习俗。(摘自周利成《民国画报人物志》 责编:成都红色培训基地)
上一篇: 成都红色旅游掠影①:邓恩铭家书
培训中心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
联系人:四川国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手机:15881009938
办公电话:028-86532796
QQ:3028683260
四川国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服务热线:028-86532796 15881009938 通讯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
Copyright 2014-2015 www.hswhjy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09779号 51La